9《黃山奇石》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語文統編版
9《黃山奇石》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語文統編版課題:科目:班級:課時:計劃3課時教師:單位: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黃山奇石》一文。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介紹了黃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奇石特點。
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主要體現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鞏固已學的漢字,學習生字詞,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通過了解黃山的奇石,學生可以加深對自然景觀的認識,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此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寫作,提升表達能力。二、核心素養目標分析本節課的核心素養目標主要包括:1.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生能夠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學習并運用課文中的生字詞和修辭手法。2.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分析黃山奇石的特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3.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生能夠了解黃山作為我國著名旅游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4.實踐與創新:鼓勵學生在課堂討論和寫作中,結合所學知識和個人體驗,發揮創意,提高實踐能力。三、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相關知識: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漢字認讀能力和簡單的句子理解能力,能夠識別一些常見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在閱讀方面,他們已經學習了一些基本的閱讀策略,如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識別關鍵詞等。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
學生對自然景觀和有趣的故事通常充滿好奇心,對《黃山奇石》這樣的課文內容有較高的興趣。在能力方面,他們能夠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文字來理解和描述事物。在學習風格上,二年級學生偏好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喜歡通過游戲、互動和實踐活動來學習。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生字詞的識別和記憶: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可能對一些學生來說較為陌生,需要額外的記憶和練習。
-理解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學生可能不太熟悉這些修辭手法,需要教師通過具體的例子和解釋來幫助他們理解。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雖然學生對黃山奇石感興趣,但要將課文中的描述與實際的自然景觀聯系起來,可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輔助。四、教學資源-硬件資源:多媒體教學設備、投影儀、音響系統
-軟件資源:教學課件、互動式白板軟件
-課程平臺:校園網絡教學平臺
-信息化資源:電子版課文、相關視頻資料、圖片素材
-教學手段:實物展示、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游戲化學習五、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新課(5分鐘)
目標:引起學生對《黃山奇石》的興趣,激發其探索欲望。
過程:
-開場提問:“你們知道黃山嗎?它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觀?”
-展示黃山的圖片,特別是黃山奇石的特寫照片,讓學生初步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魅力。
-簡短介紹黃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和其在自然景觀中的特殊地位,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黃山奇石》課文閱讀與理解(10分鐘)
目標: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掌握生字詞。
過程:
-講解課文《黃山奇石》的背景,包括黃山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意義。
-逐段朗讀課文,讓學生跟隨教師朗讀,同時標注出生字詞。
-對生字詞進行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
3.課文內容分析(20分鐘)
目標:通過具體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和課文中的修辭手法。
過程:
-分析課文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解釋其作用和效果。
-討論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理解其含義和作者的情感表達。
-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示黃山奇石的實際形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4.學生小組討論(10分鐘)
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過程: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課文中的一個奇石進行討論,探討其形態、特點及其在課文中的作用。
-小組內討論黃山奇石給他們的啟示,以及如何在寫作中運用類似的修辭手法。
-每組準備簡短的匯報內容,準備向全班展示討論成果。
5.課堂展示與點評(15分鐘)
目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全班對黃山奇石的認識和理解。
過程:
-各組代表依次上臺展示討論成果,包括選擇的奇石形態、特點及在課文中的作用。
-其他學生和教師對展示內容進行提問和點評,促進互動交流。
-教師總結各組的亮點和不足,提出進一步的建議和改進方向。
6.課堂小結(5分鐘)
目標: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黃山奇石的文化價值和教育意義。
過程:
-簡要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黃山奇石的特點、課文中的修辭手法等。
-強調黃山奇石作為自然景觀的教育價值,以及它在傳承文化中的作用。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黃山奇石,寫一篇描述性的短文,包括其形態、特點和個人的感受。
7.課后延伸(5分鐘)
目標: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對自然和文化的探索興趣。
過程:
-鼓勵學生在課后查閱更多關于黃山奇石的信息,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傳說。
-建議學生與家人或朋友一同去黃山實地游覽,親身體驗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六、教學資源拓展1.拓展資源:
-《黃山奇石》相關書籍:推薦學生閱讀更多關于黃山奇石和黃山文化的書籍,如《黃山奇石故事》、《黃山風光》等,以深入了解黃山的歷史和文化。
-黃山奇石紀錄片:播放關于黃山的紀錄片,如《黃山奇石探秘》、《黃山之美》等,通過影像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黃山奇石的奇妙和黃山自然景觀的壯麗。
-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展示一些中國畫家描繪黃山奇石的繪畫作品,如黃山的山水畫,讓學生感受藝術與自然景觀的結合。
-詩詞資源:收集一些古代詩人描寫黃山的詩詞,如李白的《送友人游黃山》、蘇軾的《題西林壁》等,讓學生感受文學對黃山奇石的贊美和表達。
2.拓展建議:
-文化探索活動:組織學生參加黃山文化探索活動,如參觀黃山博物館、參加黃山文化講座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了解黃山的歷史文化。
-自然觀察日記:鼓勵學生建立自然觀察日記,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自然景觀和奇石,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寫作能力。
-創意繪畫:讓學生嘗試以黃山奇石為主題進行創意繪畫,通過藝術創作表達自己對黃山奇石的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游戲: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扮演旅行家、畫家、詩人等角色,圍繞黃山奇石進行故事創作和表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家庭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研究黃山奇石,通過家庭討論和實地考察,讓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學習和探索。
-互動式學習平臺:利用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創建黃山奇石主題的討論區,讓學生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發現、疑問和學習心得,促進交流和合作學習。
-課后實地考察:如果條件允許,組織學生實地考察黃山,親身體驗黃山奇石的奇妙,將課堂學習與實地體驗相結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七、板書設計①黃山奇石的特點
-奇石名稱: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
-形態特點:形象逼真、色彩斑斕、形態各異
②課文中的重要詞語
-生字詞:桃、猴、仙、指、觀等
-形容詞:逼真、斑斕、各異等
③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描述句:黃山奇石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
-擬人句:猴子觀海,它兩只眼睛緊緊地盯著前方,好像在觀察大海的動靜。
-比喻句:仙人指路,它的手指指向天空,好像在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