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游記】奇石書畫,寫意傳承
嶗山區博物致知·博學游記系列活動在嶗山區金石博物館展開了別開生面的博物館研學之旅。8月1日下午,數名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體驗獨屬于金石博物館關于奇石和書畫的奇妙之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藝術與自然之間的神秘碰撞。
自然中的奇石千奇百怪,各有各的形態,各有各的特點。講解老師首先帶各位同學參觀了博物館不同種類的天然奇石,由靈璧石制成的中國傳統打擊樂器編磬,并根據石頭的厚薄大小劃分音階;在天雕藝術館,所展出的奇石都是摩爾石,它是村民俗稱的磨刀石,后因為其色彩、神韻、造型與英國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命名為摩爾石,其石質稍軟。其中嶗山綠石作為青島獨有的觀賞石尤其具有重要意義。最后講解老師帶領大家參觀劉子堯藝術館,主要展示劉子堯老師的國畫作品。劉子堯老師現為金石博物館簽約畫家,著名書畫家周韶華先生的入室弟子、青島金石畫院院長。多年來劉老師一直潛心研究山水、花鳥、人物的繪畫技法和理論,在現實與傳統之間探索、嘗試和創新,成就斐然。
為了讓參觀的同學對國畫寫意有更深刻的體驗與了解,金石博物館邀請于瑤老師為同學呈現一堂水墨花鳥畫體驗課,通過畫筆體驗傳統寫意國畫的筆觸與色彩。
國畫不同于西方任何一種繪畫,是獨屬于中國,傳承千年的繪畫形式。運用水墨和毛筆將自然的魅力翩然躍于紙上。課堂上,于老師教授同學們運用不同的色彩畫紫藤。她介紹了紫藤的生物體征和生長特點,紫藤對生葉子和一串串的花朵是畫紫藤重要特點。并且用實例來講述國畫中的用筆用墨。通過詳細耐心的講解和老師親身展示,同學們對如何畫寫意紫藤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于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自己開筆,調色,并嘗試著自己畫紫藤,感受用毛筆和不同的色彩將紫藤躍然紙上的成就。在于老師逐個一對一指導下,每位參加的同學都成功畫出至少一幅紫藤國畫作品,在場的家長紛紛拍下孩子與作品的合影。
活動尾聲,孩子們紛紛領取“尋寶集章”打卡護照集章冊,印章打卡留住這次難忘的博學之旅。其中不少小朋友已經參加了多場嶗山區的博學游記活動,自豪地展示打卡護照上不同博物館的印章。
據了解,嶗山區從6月份開始推出博物致知·博學游記系列活動,一直持續到8月份,為廣大青少年和市民游客準備了30多場文博精品研學課程,以及“尋寶集章”打卡護照集章冊,讓觀眾在漫游博物館的同時,開啟一場集章式旅行。市民可以關注“文旅嶗山”微信公眾號報名參與后續活動。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